《呂氏春秋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,集合門客編撰而成,共二十六卷,一百六十篇文章,成書于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。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干貫穿全書始終,融合陰陽、儒墨、名法、兵農等諸家學說,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。 書剛剛編完時,呂不韋下令把全文抄出,貼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城門上,并發出布告:“誰能把書中的文字,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,甚至改動一個,賞黃金千兩。”這就是成語“一字千金”的來歷。 1、察己可以知人,察古可以知今。 大意: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別人,研究歷史就可以了解今天。 感悟:人性都是一樣的,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別人。鬼谷子有言曰“知之始己,自知而后知人也”,了解別人要從自己開始,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別人。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說:“高明的人,先要自知,然后才能知人。老子更說‘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’,了解別人,還比較容易做到;世界上明白自己的人絕對不容易找到。了解自己的人,才算是明白人,那就開悟了,開悟也就是了解自己,認識自己本來面目。” 2、尺之木必有節目,寸之玉必有瑕(xiá)瓋(tì)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大意:一尺高的樹一定有樹節,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,比喻事物各有所短,不可能十全十美。 感悟: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,人生難免有缺憾。梁啟超勸告弟子徐志摩說:“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?……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,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。”季羨林也說:“自古及今,海內海外,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。所以我說,不完滿才是人生。”只有不求圓滿作為生活哲學,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滋味。人生不求圓滿,小滿足矣! 3、欲勝人者必先自勝,欲論人者必先自論,欲知人者必先自知。 大意:想要戰勝別人,必定要先戰勝自己,想要評論別人,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點,要想知道別人,必定要先知道自己。 感悟:民間有句俗語,“老鴰(烏鴉)落在豬身上,只看見別人黑,看不見自己黑!”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毛病,看不到自己有更大的錯誤和缺點。人最大的敵人,不是別人而是自己。人最大的心魔也是自己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4、石可破也,而不可奪堅;丹可磨也,而不可奪赤。 大意:石頭可以擊碎,但不能改變它堅硬的性質;朱砂可以研成末,但不能改變它赤紅的顏色。 感悟:石頭可以擊碎,但不能改變它堅硬的性質;朱砂可以研成末,但不能改變它赤紅的顏色。 5、善學者,假人之長以補其短。 大意:善于學習的人,能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。 感悟:三人行,必有我師。如果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,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們的老師,因為任何人都有長處! 6、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?而明年無魚。焚藪而田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獸。 大意:使河流干涸而捕魚,難道會沒有收獲嗎?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。燒毀樹林來打獵,怎么可能打不到?但是明年就沒有野獸了。 感悟:人類對自然的索取一定要適度,過度索取就是破壞,而人類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!為人處世也是如此,凡事留有余地,《菜根譚》中說:“凡事當留余地,五分便無殃悔”, 行不可至極處,至極則無路可續行;言不可稱絕對,稱絕則無理可續言,為人處世,進一步,也應留三分,凡事留余地,益處則無盡。 7、以繩墨取木,則宮室不成矣。 大意: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繩墨才取以為材,那是極少的,真那樣,宮室就建不成了。 感悟:人才不是“全才”,若求全求備,則天下無人才可用。歷來“德才兼備”的少,所以歷史上曹操比較“重才”,曾國藩則“重德”。曾國藩認為“天下無現成之人才,亦無生知之卓識”,不可動輒說“天下無才”或“無人可用”,所以人才只能是使用中慢慢培養,“人才以培養而出,器識以磨礪而成”。 8、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動也。 大意:流動的水不會腐惡發臭,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朽爛,這是由于不斷運動的緣故。 感悟:封閉、靜止的環境會走向停滯,甚至崩潰,所以人要終生學習,不斷更新、升級自己的知識系統,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朱光潛說:“能動,能發展,能創造,便是順從自然,便能享受快樂,不動,不發展,不創造,便是摧殘生機,便不免感覺煩惱。” 9、得十良馬,不若得一伯樂;得十良劍,不若得一歐冶;得地千里,不若得一圣人。 大意:得到十匹好馬,不如得到一個善于相馬的伯樂;得到十把利劍,不如得到善于鑄劍的歐冶;得到土地千里,不如得到一個圣人。 感悟:古人云:“千軍易得,一將難求。”無論古人打天下還是現代人創業發展,招兵買馬的時候,普通人才的招聘并不難,難的是找一個能統率千軍的將才。 10、欲知平直,則必準繩;欲知方圓,則必規矩。 大意:要知道平直,一定要依靠水準墨線;要知道方圓,一定要依靠圓規矩尺。 感悟:若無規矩和準則,則人無所適從;若無誠信,不遵守契約,則無法形成秩序。大自然按照固有的秩序萬古常新,一個國家按照一定的秩序建立、發展,每個人也應該要做內心有秩序的人。如果是非不分、混淆黑白,人云亦云,沒有判斷力,談不上內心有秩序。如果心態不平衡,對什么事都抱有成見,凡事抱怨,遇事就失了分寸,也談不上內心有秩序。 +10我喜歡
■突 變 文/王 浩(四川) 科長的辦公室里出奇的冷寂,較往日,空氣也似乎快凝固而令人窒息一般。 “鄭義,聽說你最想去北戴河了?我們廠里特安排你前往出差考察,時間三天。” 北戴河那旖旎迷人風光,真叫人流連忘返啊。陽光、藍天、白云、沙灘、聯峰山、鴿子窩公園……鄭義著實做夢早就都想去了。可是廠里為了效益安全啊什么的都不顧,更莫說哪怕放半天假了。再說即使每次出差考察,又哪有安排鄭義的呢?鄭義深知,自己只不過是一位普通得再普通、樸素得再沒法樸素的一位員工了。 “五天也行,就五天。所有費用全部報銷,怎么樣?” 分管安全的李科長皮笑肉不笑地伸開右手五指,在空氣中用力比劃著。 奇了?怪了?從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這次居然還要報銷全部費用,這樣的新聞在李科長身上,還真的是第一次播報呢。 鄭義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。 “另外,出差考察這幾天工資雙倍發放,這該行了吧!” 看著李科長不可更改的神色,鄭義不知他葫蘆里究竟搗得是什么藥。 是我的勤勞吃苦感動了上蒼?還是…… 此時,鄭義竟然顫抖了起來。 “去的好,還是不去的好?”鄭義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。 “好、好、好,鄭義兄弟,這事就這樣決定了。你回去準備準備。”話未說完,電話陡然響起: “李科長,交代你的事辦得怎樣了?”一個似乎還能從電話里嗅出濃濃酒味的聲音傳來。 “趙經理,這事你放心,絕對沒問題。” 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上次那起壓死三人的安全責任事故,全廠除了老板、你、我,就只有鄭義知道吧。這次安全檢查比以往更加嚴格規范、全面仔細。因此你一定要想法做好鄭義的工作,不能走漏半點風聲。” “是、是、是……行……沒問題。”李科長眉頭緊鎖,忽又舒展開了,露出得意的神色:這次檢查后,晉升是“甕中捉鱉——十拿九穩了。” “就算這次下了血本,求了你,下次你鄭義小子早晚還不是要栽在我手里。”李科長拳頭緊握,牙齒咬得吱吱作響。 藍的天、白的云、碧的水、峭的峰、歡的鳥……鄭義夢中景色與此相比,不知遜色多少倍呢,他盡情地享受著這大自然的特殊盛宴。 就在鄭義回程前一天,得到可靠消息:鄭義所在的廠,有人匿名舉報違規生產,存在重大安全隱患,并且發生過重大人員傷亡事件,這次已被徹底查封關停。 趙經理陪同李科長“晉升”至法院了。 鄭義手中被解雇的文件和各種發票,在風中不知方向地凌亂著…… +10我喜歡